某個春天的午後,當時還只是才知道乾潮退潮區別,連撿拾地點都搞不清楚的菜鳥之菜。我們一家三口先經歷了888海釣場旁的「招魂記」後,才在當地人推薦下,回到老地點瑞平國小,當時已經接近乾潮點,比起其他石友還晚到了不少,想不到那天的收穫還不差。



<紋帶玉髓>

三連拍,第二張的縞(音「搞」)紋拍攝得比較清楚。





這顆紋帶玉髓和另一顆沈積玉(成色太差,就不放上網路丟人現眼了)不知道已經在瑞平海岸的北側躺了多久,一直沒有石友把它們帶走,我只好發揮大愛的精神,袋袋為安了。雖然不只一次在瑞平海岸見過瑪瑙質的碎石,但第一次遇見比沙礫大上許多的傢伙,這也才相信,原來瑞平是撿得到玉髓的(其後複習女兒的『糖果罐』,發現在該地還另外撿到一顆有文石紋的灑金黃玉髓,但很小顆,不過一指多寬)。



同一天,老婆在同一側的石灘上,找到下面那顆後來被戲稱為「鵝卵石」的石英凍玉。



<石英凍玉>

素顏照。

下圖為拋光後,因為原石的砂質太多,玉石店老闆大概刨除了50g以上的原石,才勉強得到比較光滑的表面吧。



 


其他還有一些收穫,可能是同一天,也可能是前後,年代久遠記不得了,姑且貼出來貽笑大方。

 


<黑紋凍玉>

但上面沒有明顯的黑紋。


 


<藍碧玉>

研磨後超漂亮。

 


<沁紅黑花心臟玉>

本來以為是紅花玉或者紅碧玉,結果研磨後卻是沁紅黑花心臟玉。

 


<灰凍石>

傳說中的工業用震子,起先變成辦公室室友的紙鎮,再變成他太太的墜子。

 


<灰凍石>

疑似被加工過,再被放生的石頭,超滑溜,老婆愛得很。

 


<黑紋碧玉>

小不隆冬,但卻是少數在加工前留下遺照的黑紋碧玉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瑟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